1920_500px;
业界动态 社内新闻 媒体报道 法律法规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业界动态

京剧、粤剧集体登陆大银幕 中国戏曲电影迎来复苏?

编辑:佚名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于:2017-5-2 阅读:

  事实上,近年,不断有戏曲演员呼吁,采用新的形式和手段传播戏曲。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在2014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受访时,对京剧和戏曲市场的萎缩揪心不已。他呼吁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相结合,给中华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一话题被重提,国家一级京剧演员赵葆秀说:“希望借助京剧电影的形式,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

  不单是京剧,粤剧、花鼓戏等地方剧种也在行动。

  在今年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上,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的“广东馆”第三次亮相香港,第一个推介的作品就是粤剧电影《柳毅传书》(又名《柳毅奇缘》),现场武打表演、电影片花、领衔主演丁凡和曾小敏的即兴演唱等更是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其实,早在1913年,香港便制作了第一部改编自同名粤剧的故事片《庄子试妻》,它也揭开了粤剧电影史的首页。

  香港历史上更是非常热衷于拍摄粤剧电影,据统计多达上千部。与香港相比,内地粤剧电影的产量则要少得多,1956年的《搜书院》,上世纪60年代的《关汉卿》以及1974年广东粤剧团移植现代京剧拍摄而成的《沙家浜》都是比较知名的作品。

  2004年,世界第一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开播,“退而不休”的红线女再次把粤剧电影带回舞台银幕。之后,粤剧电影《小周后》《小凤仙》《传奇状元伦文叙》等陆续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花鼓戏《儿大女大》20多年来曾在各地巡演3000多场,但将其搬上银幕后,该片半年时间即放映了5000多场。

  日前,中央戏剧学院京剧系主任郭跃进在北京举办的“戏曲电影论坛”上提到,相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戏曲电影的繁荣期,当下京剧电影工程首批十部影片的面世,证明“戏曲电影有了复苏的迹象”。

  2 难题

  电影与戏曲如何相得益彰?

  对戏曲电影创作者而言,有一个课题不可回避:电影和戏曲两种艺术门类的结合如何相得益彰?如何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靠近当代戏曲和电影观众的双重欣赏期待?

  来自深圳的研究者夏运华多年来致力于戏曲及传统文化的传播课题。由她执导的以李清照这一人物为背景的电影《诗魂风流》即将进入宣发阶段,夏运华将该片定位为“戏曲音乐电影”。她认为:“戏曲电影不是简单地把舞台剧搬进棚里拍这么简单,电影有电影的叙事方式和结构。”因此,《诗魂风流》尝试用电影的叙事和戏曲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试图找到“戏曲电影”独有的美学形式。

  根据电影观众的欣赏习惯,夏运华精简了许多戏曲的程式化表演和“过场戏”。比如,《诗魂风流》删掉了传统戏曲过长的前奏,演员们所唱的唱段也不会刻意飙高音或拖长腔;为渲染情绪、营造氛围,还加入了京剧中所没有的伴唱和情绪音乐。
12345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出版发行    |    艺术家推荐    |    新品推荐    |    资源下载    |    出版目录    |    在线试听    |    读者互动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