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 加快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更新于:2017-4-18 阅读:
繁荣创作、提升质量,要不断架构和完善多样化、多类型、多品种的创作格局。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在这一点上,电影表现得尤为突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文艺工作指针,是勇攀“高峰”的重要途径,《电影产业促进法》将此作为一项发展原则写入法律总则。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电影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把创新精神贯穿电影创作生产全过程。电影创作要更加深刻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自觉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不同的题材、意境、风格、样式、手段,全方位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刻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辟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形成均衡、良性的电影生态。 繁荣创作、提升质量,还要加强队伍建设,挖掘和培养中国电影新力量,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队伍。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提出要实施电影人才扶持计划,我们要站在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历史坐标上,实实在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德艺双馨的标准,引导广大电影创作者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实现个人艺术追求和推动社会进步相融合,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弘扬人间正气、塑造美好心灵。要加强重点人才培养,以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及其他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龙头,形成一批拔尖和领军人物,切实提高电影创作水平。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总结和推广近年来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有利于创新型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出思想强、作风硬、专业精的电影新人。 二、增强文化自信,做强电影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自信取决于实力,与我国举世公认的物质硬实力相比,提高文化软实力要求更高。电影作为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门类,在十多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中成绩显著。《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各级政府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既是对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充分肯定,也体现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信心和决心。面临如此难得的机遇,中国电影理应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