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启发出版新路径
编辑:佚名 来源:中国出版网 更新于:2018-3-20 阅读:
在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中,所谓“知识服务”是当下的热词之一。而在我看来,所谓“挖掘知识点”“进行知识标引”“提供知识服务”并不是谁都可以干的,没有足够的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碎片化”从何入手?“知识点”又从何发现?“标引”该落在何处?“服务”又如何提供?到头来无非是读读屏听听文再包装上所谓“大数据”的华丽外衣来个自诩的“精准推送”而已,只不过是为了满足或茶余饭后的休闲阅读或扎堆闲聊时的时尚话题而已。 “专业人做专业事”在当下仍然适用,只是这个“专业人”可能不再是某个单一的个体而是复合体。“提供知识服务”固然有做学问的成分,但绝对代替不了做学问本身,如果服务得专业,它确能为扎实做学问者提供某种工具、提升一定效率,如此而已。出版人更需要的依然是静下心来做优质内容的发现者、积累者并通过现代科技实现多形态、多路径的有效性转化与传播。
完善制度 细化编辑双效考核
出版业自上而下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每年出版的图书品种很多,但同质化非常严重,而且中国图书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不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高质量发展。
就上海译文出版社来说,一直坚持不盲目扩大图书品种。近10年来,出版社每年的新书出版品种基本控制在300个左右。目前社里有50多位编辑,如果品种扩张过快,编辑就难以精耕细作。作为出版社,不能靠盲目扩张品种来增加码洋,而要依靠品牌的力量。译文社自身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所以首先要维护好这个品牌,这就需要不断有精品力作,而不是盲目扩张品种。
就实际工作而言,首先应该提倡工匠精神,从选题、编辑加工、设计各个环节实践高质量发展。编辑要静下心来,做到准确无误,以做传世的作品为荣。同时,现在的市场与以前不一样了,读者对图书品质的要求更高;作为编辑要明白,读者都有一双“火眼金睛”,他们最能分辨图书的好坏。所以编辑要特别重视市场,重视读者。其次,从出版社角度来说,要大力奖励认认真真做书的编辑,不但奖励做出畅销书的编辑,也要奖励那些虽然没有做出畅销书,但对出版社品牌有所提升的图书编辑;此外,针对编校质量专门设置奖项,要求大家重视编校质量。
加强网络出版高质量发展
出版最重要的是回应时代的需求,这是最大的创新。准确判断时代的精神,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每个时代都有其新的风貌、精神和需求,出版要从内容资源的发掘上去满足这些需求。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出版要把握新时代的主题,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各方面的成就以及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用新的内容推进社会发展;用新的内容或新的视角,去反映中国梦,对于文化人来说,具体体现是文化梦,就是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中国人独特的智慧贡献。没有这个基础,出版很难高质量发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