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呼吁行风建设:某些乱象等着“定规矩”
编辑:佚名 来源:澎湃新闻网 更新于:2017-7-11 阅读:
江传荣提到,对于技术,胶片时代的体系非常完整。“以前电影厂有个小册子,它里面有非常明确的每一个行当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现在到了数字化时代,没了,突然一下消失了。以至于我们跟很多导演合作,每个人规矩是不同的。我们很希望有一个行业的规矩,有规范流程。”
同时,作为一个制作方,江传荣表示,许多政策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如何落地执行。“澳大利亚拍电影补贴,可以退税60%,温哥华也有40%。青岛万达退50%税是企业行为,上海也有相关的政策,但是具体的执行不知道找哪边。”
另一个问题是,对于电影这样一个综合门类来说,国内的评价,包括金鸡奖在内,都把技术类相关的奖项取消了,“好莱坞视效奖、造型奖等等一些技术类的奖项,在国内的评奖上都不见了。为什么不见了?”江传荣还希望“行业协会能够开放对民营公司技术人员的职称评选,这样有利于对于这个行业的稳定性”。
现场许多从业者都表示,一些人只做了某一个小的镜头,就对外宣称做了整部戏,跟过某某大导。而行业协会如果将从业者履历纳入考评资质,由协会给出评级,显然能够为从业者订立更高的标准,也让用人片方更加放心。
文联:承担起更多职能
张建亚认为,这个时期的“文联”状况,跟当时成立的初衷越来越接近。“刚刚解放的时候,全部是个体户,党的声音传不下去。那个时候叫大家组织起来,后来一下子完全集体化了。非常快,全部都是国营企业,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现在又开始分散了。我们这种协会将来怎么走下去?怎么跟他们有一种相互依存?文联又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韩陈青表示,“我们曾到法国、好莱坞,专门学他们的演艺行业工会机构,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就是维权。讲到了版权,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功能。我觉得可以把艺联要打造成演艺工作者的一个维权的工会。”
对于其他行业自律和考评标准,中国电影家协会组联部主任赵建凯在总结发言中回应称,现在电影家协会正在做专门的行风建设的调研工作,也要有专门的队伍和一个组织,会继续沟通,征求从业者的意见。赵建凯透露,未来可能会由国家统一培训制片人资质,编剧导演等职业的职称考评也沟通中。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