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进度片单暴露人才缺口 电影市场急需“细分工种”
编辑: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于:2017-6-27 阅读:
正如一位带着游戏IP入场的影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低估了电影,高估了自己”。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开始承认,电影不是手握几个IP和资本,就能在大银幕完美亮相的。从创意到成片,一部电影需要正常的制作周期,而中国电影市场也需要细分工种后才能成熟。
科幻电影《三体》每年都会被讨论一番,从最早高调放话,到编剧、导演、资本等悉数易主,该片几乎成了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痛脚。有专家总结此片前期拍摄素材“全部作废”的缘由———做游戏的公司完全是电影的门外汉,前期拍摄时全然没有后期的专业建议加入,导致前后期无法对接,即便好莱坞一流的工业光魔前来,也无能为力。
老牌制作公司也面临工业链不完善的困扰。红色经典翻拍片《智取威虎山》堪称近年来的佳作。片中,除了“夹皮沟大战”等几场重头戏是在雪乡实景拍摄,有70%的雪景靠“实景+特效”完成。担任该片监制的黄建新透露,这些雪景曾让他们伤透脑筋。“英国产出一种纸雪,逼真度高,且环保,但造价约为800元/平方米。我们在调用了亚洲的存货后,还有缺口。”他们在寻找替代品时发现,国内通常用硫酸镁,成本约为50至60元/平方米,但污染严重。片方不得不花费高昂运费从遥远的澳大利亚进口纸雪。
资本入场后,往往一股脑冲着更显眼、更易出名的内容创作而去,殊不知,从前期设备到后期制作,电影工业的王国里,每一颗螺丝钉都有其必要价值。高度工业化的完善成熟,中国电影仍需理性等待。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