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影视行业将迎新一轮洗牌
编辑: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于:2017-4-11 阅读:
受总票房不景气影响的另一群体则是身处行业下游的影院,但这是否包括掌握了院线和终端放映双重渠道优势的万达院线?2016年,作为万达院线营收最主要构成的观影收入部分同比增长17.8%,不过,其中国内票房收入同比增幅仅有3.16%,远未跟上其国内自建和并购影院的节奏,而且国内市场占有率也有所下降。根据财报,万达院线观影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海外新并购的影院,其海外票房收入同比增加386.11%。而万达院线整体业绩的拉升则依赖于非票房收入,即广告、商品、餐饮等板块,同比增长达101%。 因为拥有院线和终端放映的双重渠道优势,万达院线除了在排片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还通过并购影时尚传媒实现了银幕广告资源全面自营,这使得其广告收入同比大增43.68%,成为非票房收入板块的主力。 对比华谊兄弟、万达院线这些“老大哥”,阿里影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谁也不敢轻视这支新军。尤其是在电影行业中游宣传发行战场,阿里影业以淘票票为核心构建的互联网大宣发体系来势汹汹,从2015年的“搅局者”姿态逐渐成长为行业龙头之一。互联网宣发的强势表现直接拉动了阿里影业的业绩大涨,但阿里影业的净亏损也主要来自淘票票——为了应对票务市场竞争,淘票票市场推广费用大大增加,而阿里影业搅动的票补波动也成为2016中国影市票房低迷的外因之一。 全产业链布局加速行业洗牌 去年底,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曾向全体员工发出一篇公开信,对华谊兄弟2016年的表现进行复盘,其中提及华谊兄弟遭遇的“失败和考验”,即“无论是单片票房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有明显退步”。近几年“去电影化”的战略,使得华谊兄弟终于在2016年的财报中尝到苦果。这份公开信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预示着华谊兄弟重新重视电影业务,而王中磊最近也多次表示,2017年将是华谊兄弟的制作大年,多部大片将上映或开机制作。 除了在传统的内容制作领域加码,华谊兄弟也如万达一般,启动了自己的全产业链布局。与万达院线的《我不是潘金莲》排片之争,加之华谊兄弟此前多部影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使得华谊兄弟意识到自己在终端放映市场上的“受制于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华谊兄弟加强了对院线的布局,并计划在5年之内跻身行业前列。今年初,华谊兄弟更是如阿里影业一般,直接加入对国内院线排行第二的大地院线的投资;同时开始强化发行能力,携手上影等设立华影天下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相较华谊兄弟的大张旗鼓,万达院线仍按既定战略稳步推进。记者注意到,在万达院线发布去年财报的同时,还发布了一篇《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公告》。公告提出,万达院线拟将公司中文名称由“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改为“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公告解释称,目前万达院线已形成多元化业务板块,公司着力打造的“电影生活生态圈”已基本形成,现有名称已不能完全体现公司业务现状。
上篇:
下篇: